其中,江苏师范大学刘伟杰教授团队构建的生物被膜菌株,搭载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培养芯片载荷,进驻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
刘伟杰现任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微生物形成生物被膜的分子机制和防控策略研究。先后入选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徐州市“十大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竦媒逃靠萍冀?span id="93srydo"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5623007567733541110">二等奖和江苏省高校科技成果三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2项和国家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江苏省高校重大项目,徐州市科技计划及重点研发项目3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和mLife等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以第一专利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项。
生物被膜是指微生物粘附于固体表面,分泌多糖和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并将自身包裹其中而形成的大量菌体聚集膜样物。生物被膜是菌体群居的一种生存状态,由于胞外基质的屏蔽作用,很难将微生物彻底清除杀灭,导致反复滋生,在地面条件下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据刘伟杰教授介绍,在空间站密闭环境中,细菌形成生物被膜的分子机制会与地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我们国家对空间站微生物学研究具有较好的前瞻性,对空间站微生物污染防控高度重视。本次项目的主要科研目的是为了揭示细菌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形成生物被膜的分子机制,该科研成果有望为我国空间站微生物生物被膜的防控和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目前,此项微生物生物被膜研究项目已于1月20号起在航天员协助下开展在轨实验。
据悉,待返回地面后,江苏师范大学将全力支持开展后续空间生物被膜科学研究,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樊海涛 史力丹
]]>该公告显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2021年10月至 11月,陕西省审计厅(以下简称省审计厅)对西安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工大)2020年度预算执行及其他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对有关事项进行了延伸审计。
审计结果表明,西安工大能够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财务收支真实、完整,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健全有效。但在预算执行、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予以整改纠正。其中,科研经费管理方面,西安工大有部分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涉及资金3148.02万元。2017年5月至2021年10月,西安工大部分科研项目已结题,但未按规定予以结账。其中纵向科研项目171个,涉及金额945.50万元;横向科研项目147个,涉及金额2202.52万元。
公告表明,对上述审计查出的问题,陕西省审计厅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提出了处理意见。省审计厅建议西安工大要强化部门预算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对后勤工作的监督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办法和风险控制措施。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西安工大非常重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建立健全了审计整改工作的领导机制,制定了审计整改方案,建立台账管理、问题清单和销号制度,有效推进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对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问题,西安工大对现有已结题的项目开展了专项清理工作,结余经费全部划转至项目负责人科研发展基金,修订了《西安工业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从学校、学院两级加强督促。
]]>关键词:大学;科研项目;管理;知识生产模式
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迫使国家和企业变成知识生产的积极参与者。20世纪中期以来,发达工业国家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一步为这种参与提供了知识资源和社会基础,大学不再是知识生产的唯一场所,学者也不再是知识生产的唯一主体。在这种背景下,迈克尔·吉本斯等人将在传统知识生产模式之外在应用的情境中进行的知识生产称为“模式2” (Mode 2),并提出知识生产模式正经历由“模式1”①向“模式2”的转变??蒲邢钅孔魑鼻拔夜兄渡氪葱碌闹匾揪叮渡J降氖导首溆爰舅拐庖恍赂拍詈托鹿鄣愕奶岢龆晕夜蒲谢疃撇松羁逃跋欤笪颐嵌韵中械目蒲邢钅抗芾砉ぷ鹘蟹此?。
两种知识生产模式及其特征
自现代大学产生以来至20世纪70年代,大学是最主要的知识生产场所,科学家们在大学课堂和实验室内从事知识生产活动,他们在学科的基础上由特定共同体的学术兴趣来确定研究的主题和研究的先后顺序,并依靠同行评议来进行知识质量的把握与控制。吉本斯等人将这种知识生产的形式—“一种理念、方法、价值以及规范的综合体”定义为知识生产“模式1”,并将“在应用的情境中进行的知识生产”这种在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之外进行的转变称为“模式2”。
与“模式1”相比,“模式2”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跨学科及社会性的弥散。第一,“模式2”的知识生产是在一种应用的情境之中进行的,是动态的,是一项围绕特定的应用而组织的问题处理。因此,这种知识是更大范围的、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第二,“模式2”的知识探究是应用情境所决定的,并由与情境相契合的认知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共识所引导,包含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要素,其探究的最终解决办法的形成通?;岢饺魏蔚ヒ谎Э?。第三,“模式2”的知识生产成果是传播给那些参与到生产过程中的人,这种传播是从生产开始就进行,而不是通过专业期刊或会议发表后才能传播。第四,“模式2”的知识生产是异质性的。在这种模式下,可能进行知识创造的场所不仅只有大学,而且还有研究中心、政府的专业部门、企业的实验室、智囊团等共同参与其中。在这些场所中,研究领域向越来越细分的专业变异,在新的社会情境之下很容易出现次级领域的再结合和重新布局;研究团队的组织更少以稳固制度化的方式呈现,研究参与者往往加入到暂时性的工作团队和网络中,研究结束后团队就解散,表现出了高度的应对灵活性。第五,在“模式2”中,知识生产质量的评价由一套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构成的标准来决定,如市场竞争力、绩效、社会接受度等。
传统模式下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与问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促使科研事业获得极大发展。然而在实践中,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多元经费资助科研发展的机制,科研经费主要由财政担负,科研的资助主要采取项目制。一般而言,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包括三个阶段:立项阶段、实施阶段和验收阶段。立项阶段一般包括选题征集、项目申报和受理、立项评审、批准立项四个环节。在科研项目管理中,通常由立项部门或其委托的机构公开向社会发布科技项目选题征集通知,申报单位组织课题组推荐项目选题,立项部门组织专家筛选项目选题并编制、发布项目申报指南;项目申报单位在指南范围内组织课题组编制项目申请书,立项部门受理并汇总申请书,并组织同行专家对各项目、课题的申请书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确定立项单位。在实施阶段,项目承担单位要依据项目方案开展研究活动,并按计划规定时间节点提交研究成果,按预算经费要求合理使用项目经费。在验收阶段,立项部门负责组织对项目进行验收和相关审计工作。如果项目属于重大或重点项目,立项部门还将进行后续跟踪考察,进一步评价项目科研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
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基于传统知识生产模式下的科研项目管理,项目中知识生产主要基于学科的封闭体系,项目申报与承担主体主要是某个高校院系或科研机构部门,有效的跨学科协同较少,项目实施主要还是在某个学科范围之内;项目中知识生产的质量控制主要实行同行评议,项目选题征集、立项评审和成果验收环节都是由同行专家进行标准评价;项目知识生产的问题情境与应用性强调不够,项目实施是一次性的,不重视项目取得的成果的实用性,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薄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和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这种传统型的科研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综合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重立项,轻过程、轻验收、轻转化与应用。从制度层面来看,我国对科研项目管理立项阶段制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管理规定,但对实施过程和验收、转化环节重视不够,在实践中也缺乏系统的管理办法与措施。白波(2010)曾对国家实施的20个计划(或专项)涉及立项申报、过程管理、财务管理、结题总结及其他制度进行文件统计,其中立项申报的规章制度占项目总规章制度份额的29.6%,过程管理占11.2%,财务管理占12.1%,结题占14.7%,其他占32.5%,重视立项申报得到充分体现[1]。这导致现实中出现“只要争取到科研项目就万事大吉”的情况,项目申请下来后项目负责人把资金和任务分派完,项目成员各行其是就可以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组织保障服务,项目实施缺乏有效的协同渠道和沟通机制,导致最后拼凑交差,科研成果质量较差。
二是项目开展的开放性与活力不够。项目选题、立项、实施和评价基本都是在学科体系之内完成的,在宏观上缺乏有效的多组织、跨学科合作平台构建,科研合作与协同较少,科研活动分散化、小型化、个体化现象还较严重[2]。我们拥有很多学科和专业的科研队伍,但目前人才与学科优势仍然难以充分发挥,研究的开放性和活力有待加强。项目经费预算根据已有预算额度编制项目文本、项目实施要求根据时限进度进行、在项目经费使用上对研究人员经费实行严格额度限制,这些僵化的管理措施导致项目研究在激发研究活力上面临很多问题。
三是项目评价标准重视知识生产的形式质量,忽略了知识生产的内在质量。当前,在进行项目评价时,一个好的项目判断标准还停留在“进度、费用、成果”层面上。项目评估与验收时,只要该项目是按照项目计划书的时间期限开展项目工作、项目经费使用在预算明细之内、获得同行认可的研究成果,这个项目就是一个成功完成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的成果创新性、成果能否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成果能否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项目经费投资者是否满意等知识生产的内在质量标准没有得到足够体现。
四是社会问责机制不完善,项目成果转化与应用不够。政府资助科研项目所用经费来源于公共财政,公共财政经费来源于公民纳税。从逻辑上分析,受资助的项目应受公民或人民代表委员会监督,应对项目结果实行社会问责。但当前的项目立项、实施和验收阶段中监督、评估主体主要是立项单位、经费拨付单位、审计部门、专家,立项单位和专家负责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估,经费拨付单位和审计部门负责对经费是否违规进行检查与审计。目前,立项单位对科研成果的管理仍然停留在对科研成果的鉴定和评价上,产权保护和知识转化意识不够,科研成果的转化程度低,政府对科研的扶持结果还只是把“钱”变“纸”,而不能把“纸”变“钱”,对整个项目投资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缺乏问责制度。
新模式下对科研项目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
21世纪以来,我国科研的势头日益强劲,科研项目无论是经费还是数量都呈几何倍数增长,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合作的渠道和方式正由单一、分散、自由向团队化、联合攻关转变,一大批建立在跨学科、跨单位基础之上,对学科发展和中国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开始实施,知识生产模式已经发生转变??蒲泄芾硎嵌钥蒲谢疃?、全要素的管理,其目的是通过对科研人员和科研项目的管理优化科研环境、配置科研资源、提高科研实力和竞争力,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3]。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从而决定科研水平、效率和发展前景。在知识生产模式发生转变的背景下,科研管理者不能再用基于传统知识生产模式的管理模式去管理科研项目,而应转变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建立一套切合新的知识生产模式的科研管理模式,促进科研创新。
一是在宏观规划层面打破学科封闭体系,搭建跨学科、跨单位协同创新平台。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和市场竞争白热化,科研合作与协同日益重要,跨学科或是产学研结合的项目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投资经费数额上都是逐年呈增多趋势。科研活动是一种表现出不确定性、风险性、复杂性的人类活动,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了科研合作与协同的合理性[4],科研合作与协同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获取互补性资源,更好地降低研发风险,涌现创新性成果??蒲泻献饔胄俏蠢捶⒄骨魇?,但在现实环境中,由于学科壁垒和组织利益分化,实现有效的科研合作与协同非常困难,需要科研项目管理单位在宏观层面实施规划与协调,在经费投入、利益分配、知识产权?;?、成果管理与评价等方面出台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的法规政策,从制度层面真正搭建起跨学科、跨单位协同创新平台。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科学管理。科学的管理体系是科研项目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科研项目的完成需要投入人力、资金、技术,投入与产出之间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投入多并不意味着收益好,只有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科研项目才能取得成功。在现有科研管理模式中,重视项目立项阶段管理,而项目实施过程易受到忽视。实施过程是承接立项与验收的中间环节,是获取科研成果的途径,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效果。有效的过程管理是降低科研风险、提高科研项目绩效、控制科研成果质量的关键一环??蒲泄芾聿棵庞φ攵员∪趸方?,尽快总结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管理范围,充分考虑不断变化的实践需求和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台相应规章制度,避免过程管理“黑箱”出现。
三是强调引导与服务能力,提高项目承担单位组织保障力度。在当前的立项申报和评审过程中,在评审申请人单位的组织保障措施、经费使用监管方面有待加强。由于缺少有效的组织保障,科研项目易成“作坊式”的知识加工活动。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全方位的科研咨询服务体系为科研人员提供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预算执行、结题验收、成果?;ぜ巴乒阌τ梅矫娴姆煞ü妗⒄吖娑ㄗ裳?。开展科研项目不仅是知识和技术的生产过程,而且也是人、财、物的管理过程,这要求项目负责人既要有学术方面的素质,也要有管理方面的经验。项目承担单位应开展专业的培训活动,促使项目负责人具备担任负责人的能力和水平。在开展培训活动的同时,项目承担单位也可设立科研秘书或职业经理人制度,为本单位的科研项目高效运行提供切实的帮助。另外,针对项目负责人,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科研信息数据库,建立涵盖项目、人员、设备、经费等档案信息的共享与管理机制,便于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
四是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成果转化应用。风险投资是发达国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它能够降低单个组织转化资金压力和转化风险,加速政府投资科技成果的孵化出壳。首先,在目前国家资金整体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建立起国家投入引导,企业投入为主,外资、个人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风险投资机制,是加速政府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的必然选择。[5]其次,应加快建立科研项目成果信息数据库,搭建产学研之间信息交流平台,促进科学交流和成果转化。最后,科研成果转化应落实市场机制,研究、生产、管理分别走专业化道路,同时保障各方合理利益,促使产学研合作发展形成长期稳定合作伙伴关系。
科研项目管理是集成科学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的重要环节,对于推动科研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进步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研项目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影响着我国国民总体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在知识生产模式发生转变的背景和趋势下,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迫切需要对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进行调整,契合新模式树立科学的科研项目管理理念和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作者:吕萍,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注释:
①模式1,是指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是基于牛顿所确立的经典式子科学研究,以单一的学科研究为主,并依靠一套相对固定的学术规范,来确保其学术权威性.
参考文献:
[1]白波.科研项目管理评价[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35.
[2]李蕴,李家军.高等院??蒲泄芾砦侍庥攵圆哐芯浚郏剩荩鞅惫ひ荡笱аПǎㄉ缁峥蒲О妫?,2007(2):94-98.
[3]赵跃华.高??蒲泄芾碇贫缺冉涎芯考暗枷蛩伎迹郏剩荩蒲Ч芾硌芯?,2010(1):31-33.
[4]骆品亮,卢庆杰.关于合作R&D的经济学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4):1-4,66.
[5]丁荣贵,孙华,等.政府投资科技项目治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205.
[6]迈克尔·吉本斯,卡米耶·利摩日,黑尔佳·诺沃提尼,等.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当代社会科学与研究的动力学[M]. 陈洪捷,沈文钦,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中外专家论课题制》编委会.中外专家论课题制[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8]李志峰,高慧,张忠家.知识生产模式的现代转型与大学科学研究的模式创新[J].教育研究,2014(3):55-63.
[9]刘海燕,董必荣.智力资本报告:大学科研管理的新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55-60.
[10]刘娟娟.基于协同理论的高??蒲泄芾硖轿觯郏剩荩际跤氪葱鹿芾?,2011(6):598-601.
[11]曾东红,马跃.试析科研管理的本质属性[J].科研管理,2005(2):22-26.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蒲邢钅抗芾淼囊饧郏牛拢希蹋荩ǎ玻埃保玻保玻保罚郏玻埃保罚保玻保担荩?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38/201301/xxgk_146359.html.
[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09-18.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EB/OL].(2012-02-06)[2017-12-15]. 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2/201204/t20120424_93847.htm.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科学技术部令第5号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EB/OL].(2001-01-20)[2017-12-15]. http://www.most.gov.cn/fggw/bmgz/200811/t20081105_64826.htm.
[16]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EB/OL].(2016-09-27)[2017-12-15]. http://www.npopss-cn.gov.cn/n1/2016/0927/c219469-28744135.html.
《北京教育》杂志
]]>“以前从未奢望还能继续活下去,是你们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近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细胞治疗中心生物免疫治疗病区,接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治疗后已经延长半年生命的赵女士,对于这个结果百感交集。
而赵女士只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研成果落地后受益患者之一,也是国际上利用靶向间皮素的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的晚期卵巢癌临床研究中,目前生存获益时间最长的患者。此项治疗成果也填补了河南省内领域空白。
2023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积极构建“攻坚克难—示范引领—普及推广”的三级医疗技术创新和保障体系,在积极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强优势学科布局和优化科研平台建设方面作文章,从临床需求出发,坚定走好科技创新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让科研成果惠及更多患者。
科研平台筑巢引凤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科研平台建设作为汇聚创新人才、开展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推进科研平台日臻完善,建立健全科研机构管理体系。2023年,新获批各类科研平台14个,其中:省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牵头的河南省慢病防治与智慧健康管理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卫生健康委医学重点实验室6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3个。该院现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87个,逐步完成多学科科研平台建设布局;拥有公共科研平台2200平方米,实行统一管理,设备开放共享率达100%,提升了科研平台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技术服务和支撑能力。
河南省慢病防治与智慧健康管理重点实验室于2023年7月27日获省科技厅批复建设。同年8月30日,实验室建设启动会暨首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召开,实验室主任杨胜利表示,慢性病防治与智慧健康管理是建设健康中国和健康河南的战略需要,通过重点实验室建设,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重大慢性病防控的关口前移,要重点关注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探索、应用、推广适宜的全民自主健康管理模式;二是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院的联动合作,通过数字医疗、远程医疗等形式实现更广大社区居民的智慧健康管理。
与此同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强重大重点类项目的规划部署,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研转化。2023年,该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147项,获资助经费3亿多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0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5项),张毅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牵头项目1项,赵杰、余祖江、宋学勤、张守涛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4项。
2023年2月17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免疫治疗病区在河医院区开诊揭牌,由张毅带领的生物细胞治疗中心多项研发项目落地。生物细胞治疗中心从2010年12月开始运行,至今,已为近万名肿瘤患者进行了细胞治疗;申报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相关专利30多项,并开展40余项以国际领先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为主的临床研究项目,让众多无药可医的肿瘤患者看到了希望。文章开头的赵女士就是受益者之一。
2023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荣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111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18项,高剑波团队、张毅团队、郭文治团队分别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实现省级成果奖新突破。实现转化成果29项,转让合同金额6000多万元。共发表SCI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论文1255篇,其中高水平学术论文96篇,杨静华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科学》主刊发表长篇研究型论文1篇,刘冰熔团队在《柳叶刀》发表论文1篇。
优势学科均衡布局
2023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了由33名院士、知名学者组成的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并召开了学术委员会一次会议?;嵋槲埔皆焊叨巳瞬排嘌?、重大科研项目成果培育、国家级平台建设,尤其是国家医学中心创建等一流学科建设谋篇布局。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双中心”建设为抓手,助力郑州大学临床医学一流学科建设,目前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411位,上升0.675‰。
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双中心”建设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关键措施。针对前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满足重大和疑难复杂疾病的临床需求为重点,打破传统学科划分和专业设置壁垒,以MDT(多学科诊疗)为基础,加强特色专病中心建设;针对后者,该院在以前细分亚专业基础上,对标对表国际国内一流医院一流学科,将神经学科亚专业分组不断细化,建立了脑血管病、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癫痫等亚专科门诊;将神经外科分为8个亚专业,建立了专科疾病医疗团队,明确了技术发展方向,提高了精准诊疗服务水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集中优势医学资源,打造一流学科,发展交叉学科,培育特色学科,提供资金支持,先后实施了“科研创新团队计划”“护理团队计划”等专项计划,提升学科影响力。持续推动生殖及遗传性疾病防治、恶性肿瘤发病机制与临床转化、代谢性疾病研究与临床转化、感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精准手术治疗与机器人应用、精准临床药学与新药研发等优势学科方向建设。
2023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批各级重点学科44个,其中“生殖医学”为国家重点专科,“口腔医学”为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智能医学与生物医学”“医学工程技术”为省级重点新兴交叉学科。多学科的蓬勃发展,为该院高质量发展和前瞻性布局打下坚实的基础。
技术创新激发新动能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需求为导向推进临床新技术创新,积极构建“攻坚克难—示范引领—普及推广”的三级医疗技术创新和保障体系。2023年,该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94项,填补国际空白5项、国内空白10项、省内空白52项。
其中,该院神经内科许予明团队成功研发了一种基于实时扩增错误折叠蛋白检测技术的诊断方法,相关研究发表在《转化神经变性病》等杂志上。该无创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在疾病的极早期检测到极低浓度的致病蛋白,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靶向运动神经元病致病蛋白结构的高通量诊断技术,有望纳入运动神经元病诊断指南,可以实现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筛查、无创精准诊断。
感染科曾庆磊团队填补了索磷布韦治疗两类特殊人群(即慢性丙肝孕妇和慢性丙肝婴幼儿)的空白。曾庆磊团队基于索磷布韦的方案,治疗2例重症慢性丙肝孕妇和1例3岁以下的重症慢性丙肝婴幼儿,并实现丙肝根治,且在随访的1年~1.5年,母婴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该技术将更好地为临床医生提供临床决策依据。
单肺隔离通气管理中常用的双腔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存在管径较粗、封堵器套囊易发生术中移位漏气、套囊压力过高时会压迫人体气管黏膜等问题,麻醉科徐玉灿团队自主设计研发了智能气道监测技术。智能气道监测技术可将支气管封堵器套囊位置及距离变化、套囊压力、中心温度、气管内湿度等数据通过蓝牙、医用WiFi(无线局域网)、Zigbee(紫蜂技术)等无线传输到监护仪或手机移动终端设备,协助医生进行人工或自动调控,维持患者各项监测指标在正常范围。该技术中控压型气管导管已上市,智能可视支气管封堵器正在启动上市。此项技术填补了国际空白,是医工交叉的典型代表。
肝胆胰外科党晓卫团队实施了国内首例3D(三维)腹腔镜辅助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分流治疗布加综合征技术。该团队借助腹腔镜的创伤小、恢复快、感染风险低等优点,创新手术方式,将手术切口从25厘米~30厘米缩短为10厘米,降低对腹腔脏器的牵拉、暴露风险,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手术创伤,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作为国内第一批、河南省唯一获得六大移植资质的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年共完成人体器官移植828例,其中肝脏移植例数居全国第8位,肾脏移植例数居全国第2位,儿童肾脏移植例数居全国第1位,肺脏移植例数居全国第7位,心脏移植例数居全国第12位。
搭建创新人才梯队
“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是我们医院一贯秉持的用人策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王成增说,“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span>
2023年2月16日,马歇尔国际消化病医院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揭牌。该院将聚焦消化?。ㄓ绕涫窍琢隽煊颍┛构柿煜鹊母咚秸锪?,同时推进以临床为中心的临床医学科学研究与医学人才培养,构建“基础—临床—转化”全链条,建设成为立足河南、辐射全国、影响世界的高水平消化病医院。而这,仅仅是该院人才布局的一个缩影。
2023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搭建创新人才梯队,积极集聚和培育人才,全职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马歇尔院士团队、中国科学院张玉奎院士团队等;招录203名博士研究生,在站博士后151人;培育各级各类科技人才47人,其中3人入选2023年中原英才计划中原学者,10人被认定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8人入选中青年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入选2023年度“中原英才计划(育才系列)”中原医疗卫生领军人才。
2023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人才建设、学科排名、课题立项、成果与高水平论文数量,均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2024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继续加强与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的战略合作,全力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凝练优势学科方向,推动医学技术创新,聚合平台资源,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创新人才引培机制,继续以创新驱动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记者朱晓娟 通讯员 师小勤 符臻臻)
]]>每一次医学的进步,
都是站在伟人肩膀上的一次踮脚。
在有史以来最接近治愈的时代,
医学将走向何方?
治疗手段的未来又是怎样?
科研的旅程有哪些路标?
9月10日,应我院乳腺科邀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策实教授作为“伴飞”专家来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为我院临床科研一线的100余位医务工作者作题为《从评委角度谈国自然基金申请》的学术报告。院党委委员李红乐参会并作总结讲话,乳腺科主任刘真真主持讲座。
陈策实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获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和药物研究所博士学位,美国Virginia大学和Emory大学博士后,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肿瘤生物学课题组长,中科院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云南省“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和“云岭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长期从事乳腺癌、泛素化、干细胞等方面研究,系统解析了KLFS转录因子在乳腺癌功能和机制,已在国际期刊发表120余篇SCI论文,被引用6000多次,H指数44,在Adv Sci,Nat Communi,JCI,Can Res等杂志发表通讯作者论文。任IJBS执行主编,Cancer Science副主编,Cancer Lett,JBC,JGG,ABBS等编委。现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细胞生物学会肿瘤细胞分会副会长等。
干货分享:“中标”技巧
为什么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陈策实教授说,科研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国自然是大学、研究所和医院学科建设的基础,也是一流大学和医院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个人而言,国自然是实现个人科研梦想的基础、个人职业发展的台阶、学术地位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重要的学习进步途径,可以凝练思想,总结提高。
陈教授坦言,申请国自然时选题很关键,好的选题事半功倍,而来自临床的重要科学问题是最好的选题方向。我们不应该盲目的追求时髦的技术,要结合临床实践找到重要的科学问题,再找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医学的科研是为临床服务的,要来源临床、回到临床,真正帮助病人。
陈教授以一张国际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的经典照片举例,根据自己多年的评审经验说,大多研究者的数据是不够的,所以研究者一定要想办法挖出有趣的数据,“吊起评委的胃口,让他觉得还想看”,让他们觉得这个研究挺有意思、值得去做,所以平衡的恰到好处,让评委觉得基础够、又值得具体研究是总体原则。
随后,陈教授讲解了申请书的写作技巧,通过个人申报实例,从评审专家的角度细致分析了中标的各项要素。他指出,创新是一切科学研究的生命,同时强调大家应重视科研诚信,长期积累,持之以恒。
讲座结束后,参会科研人员积极提问,就相关专业领域、科学问题的创新点及评审方面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互动。本次讲座内容丰富,为我院科研人员基金项目申报提供了专业指导。
院党委委员李红乐表示,本次讲座陈策实教授以严密的逻辑性和极强的实用性,将项目评审中的常见问题和研究思路传授给大家,希望每位科研工作者认真领会、做好总结。他强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体现了我院科研水平,是提升我院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医务人员的成长、人才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作为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的主体建设单位,也正处于向“临床研究型医院”转变的关键时期,就更要做到医教研齐飞,医教研互相助力,本次讲座对提升我院基金申请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责编:庞红卫 董 兵
编辑:李惠子
作者:李惠子
图片:李 昂
]]>近日,北漠高速五大连池至嫩江段项目推进办公室组织召开题为《黑土地高速公路建设的黑土资源化利用与路域生态融合技术及工程示范》科研推进咨询会,深入开展高速公路路域黑土资源利用和黑土地区自然生态环境?;さ难芯?。
黑土地是珍贵的土壤资源,黑土耕地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公路建设中心高度重视黑土地?;すぷ?,在制度上建立健全黑土地资源?;ぜ喽焦芾砘?,在工作中严格把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黑土地?;ず煜?,多次召开黑土地保护法律法规解读及建设用地耕地剥离方案制定会议,支持鼓励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科学技术社会团体开展黑土地保护、治理、修复和利用等方向的研究,积极推进黑土保护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黑土地高速公路建设的黑土资源化利用与路域生态融合技术及工程示范》科研项目旨在研发黑土地高速公路建设的黑土资源化与降碳技术,提出基于资源节约理念的黑土地低路堤高速公路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开展黑土地高速公路生态融合与无害化穿越技术研究,重点研究秸秆及秸秆纤维在道路工程中的综合利用技术,进而形成黑土地绿色高速公路品质工程建设标准,打造黑土地绿色高速公路示范工程。
项目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黑土?;だ醚芯吭汉秃诹」方ㄉ柚行牡炔斡胙芯?,依托北安至漠河高速公路五大连池至嫩江段公路建设项目,目前已经在开展北漠高速沿线黑土时空分布特征调研、芯吸土工织物的黑土地低路堤高速公路路基结构研究、确定黑土地绿色高速公路品质工程试验段的监测方案等方面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将为穿越黑土地区高速公路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指导,为今后我省高速公路路域清表黑土的资源化利用和黑土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ぬ峁┲匾际踔С牛欣诖俳谕恋厍咚俟返?span id="skpevpm"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000556">可持续发展,打造黑土地区公路修筑的“龙江样板”。
会议听取了建设单位和科研项目组的工作汇报,交通运输部公路局、东南大学、吉林省交通运输厅、辽宁交投、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省公路勘察设计院等单位的资深专家参加会议。
来源:省公路建设中心
编辑:姜彬
责任编辑:刘凯
]]>关键词:大学;科研项目;管理;知识生产模式
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迫使国家和企业变成知识生产的积极参与者。20世纪中期以来,发达工业国家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一步为这种参与提供了知识资源和社会基础,大学不再是知识生产的唯一场所,学者也不再是知识生产的唯一主体。在这种背景下,迈克尔·吉本斯等人将在传统知识生产模式之外在应用的情境中进行的知识生产称为“模式2” (Mode 2),并提出知识生产模式正经历由“模式1”①向“模式2”的转变??蒲邢钅孔魑鼻拔夜兄渡氪葱碌闹匾揪叮渡J降氖导首溆爰舅拐庖恍赂拍詈托鹿鄣愕奶岢龆晕夜蒲谢疃撇松羁逃跋?,要求我们对现行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进行反思。
两种知识生产模式及其特征
自现代大学产生以来至20世纪70年代,大学是最主要的知识生产场所,科学家们在大学课堂和实验室内从事知识生产活动,他们在学科的基础上由特定共同体的学术兴趣来确定研究的主题和研究的先后顺序,并依靠同行评议来进行知识质量的把握与控制。吉本斯等人将这种知识生产的形式—“一种理念、方法、价值以及规范的综合体”定义为知识生产“模式1”,并将“在应用的情境中进行的知识生产”这种在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之外进行的转变称为“模式2”。
与“模式1”相比,“模式2”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跨学科及社会性的弥散。第一,“模式2”的知识生产是在一种应用的情境之中进行的,是动态的,是一项围绕特定的应用而组织的问题处理。因此,这种知识是更大范围的、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第二,“模式2”的知识探究是应用情境所决定的,并由与情境相契合的认知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共识所引导,包含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要素,其探究的最终解决办法的形成通?;岢饺魏蔚ヒ谎Э?。第三,“模式2”的知识生产成果是传播给那些参与到生产过程中的人,这种传播是从生产开始就进行,而不是通过专业期刊或会议发表后才能传播。第四,“模式2”的知识生产是异质性的。在这种模式下,可能进行知识创造的场所不仅只有大学,而且还有研究中心、政府的专业部门、企业的实验室、智囊团等共同参与其中。在这些场所中,研究领域向越来越细分的专业变异,在新的社会情境之下很容易出现次级领域的再结合和重新布局;研究团队的组织更少以稳固制度化的方式呈现,研究参与者往往加入到暂时性的工作团队和网络中,研究结束后团队就解散,表现出了高度的应对灵活性。第五,在“模式2”中,知识生产质量的评价由一套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构成的标准来决定,如市场竞争力、绩效、社会接受度等。
传统模式下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与问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促使科研事业获得极大发展。然而在实践中,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多元经费资助科研发展的机制,科研经费主要由财政担负,科研的资助主要采取项目制。一般而言,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包括三个阶段:立项阶段、实施阶段和验收阶段。立项阶段一般包括选题征集、项目申报和受理、立项评审、批准立项四个环节。在科研项目管理中,通常由立项部门或其委托的机构公开向社会发布科技项目选题征集通知,申报单位组织课题组推荐项目选题,立项部门组织专家筛选项目选题并编制、发布项目申报指南;项目申报单位在指南范围内组织课题组编制项目申请书,立项部门受理并汇总申请书,并组织同行专家对各项目、课题的申请书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确定立项单位。在实施阶段,项目承担单位要依据项目方案开展研究活动,并按计划规定时间节点提交研究成果,按预算经费要求合理使用项目经费。在验收阶段,立项部门负责组织对项目进行验收和相关审计工作。如果项目属于重大或重点项目,立项部门还将进行后续跟踪考察,进一步评价项目科研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
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基于传统知识生产模式下的科研项目管理,项目中知识生产主要基于学科的封闭体系,项目申报与承担主体主要是某个高校院系或科研机构部门,有效的跨学科协同较少,项目实施主要还是在某个学科范围之内;项目中知识生产的质量控制主要实行同行评议,项目选题征集、立项评审和成果验收环节都是由同行专家进行标准评价;项目知识生产的问题情境与应用性强调不够,项目实施是一次性的,不重视项目取得的成果的实用性,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薄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和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这种传统型的科研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综合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重立项,轻过程、轻验收、轻转化与应用。从制度层面来看,我国对科研项目管理立项阶段制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管理规定,但对实施过程和验收、转化环节重视不够,在实践中也缺乏系统的管理办法与措施。白波(2010)曾对国家实施的20个计划(或专项)涉及立项申报、过程管理、财务管理、结题总结及其他制度进行文件统计,其中立项申报的规章制度占项目总规章制度份额的29.6%,过程管理占11.2%,财务管理占12.1%,结题占14.7%,其他占32.5%,重视立项申报得到充分体现[1]。这导致现实中出现“只要争取到科研项目就万事大吉”的情况,项目申请下来后项目负责人把资金和任务分派完,项目成员各行其是就可以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组织保障服务,项目实施缺乏有效的协同渠道和沟通机制,导致最后拼凑交差,科研成果质量较差。
二是项目开展的开放性与活力不够。项目选题、立项、实施和评价基本都是在学科体系之内完成的,在宏观上缺乏有效的多组织、跨学科合作平台构建,科研合作与协同较少,科研活动分散化、小型化、个体化现象还较严重[2]。我们拥有很多学科和专业的科研队伍,但目前人才与学科优势仍然难以充分发挥,研究的开放性和活力有待加强。项目经费预算根据已有预算额度编制项目文本、项目实施要求根据时限进度进行、在项目经费使用上对研究人员经费实行严格额度限制,这些僵化的管理措施导致项目研究在激发研究活力上面临很多问题。
三是项目评价标准重视知识生产的形式质量,忽略了知识生产的内在质量。当前,在进行项目评价时,一个好的项目判断标准还停留在“进度、费用、成果”层面上。项目评估与验收时,只要该项目是按照项目计划书的时间期限开展项目工作、项目经费使用在预算明细之内、获得同行认可的研究成果,这个项目就是一个成功完成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的成果创新性、成果能否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成果能否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项目经费投资者是否满意等知识生产的内在质量标准没有得到足够体现。
四是社会问责机制不完善,项目成果转化与应用不够。政府资助科研项目所用经费来源于公共财政,公共财政经费来源于公民纳税。从逻辑上分析,受资助的项目应受公民或人民代表委员会监督,应对项目结果实行社会问责。但当前的项目立项、实施和验收阶段中监督、评估主体主要是立项单位、经费拨付单位、审计部门、专家,立项单位和专家负责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估,经费拨付单位和审计部门负责对经费是否违规进行检查与审计。目前,立项单位对科研成果的管理仍然停留在对科研成果的鉴定和评价上,产权保护和知识转化意识不够,科研成果的转化程度低,政府对科研的扶持结果还只是把“钱”变“纸”,而不能把“纸”变“钱”,对整个项目投资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缺乏问责制度。
新模式下对科研项目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
21世纪以来,我国科研的势头日益强劲,科研项目无论是经费还是数量都呈几何倍数增长,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合作的渠道和方式正由单一、分散、自由向团队化、联合攻关转变,一大批建立在跨学科、跨单位基础之上,对学科发展和中国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开始实施,知识生产模式已经发生转变。科研管理是对科研活动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其目的是通过对科研人员和科研项目的管理优化科研环境、配置科研资源、提高科研实力和竞争力,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3]??蒲泄芾硭降母叩停苯佑跋斓娇蒲腥嗽贝邮驴蒲а芯康幕裕佣龆蒲兴?、效率和发展前景。在知识生产模式发生转变的背景下,科研管理者不能再用基于传统知识生产模式的管理模式去管理科研项目,而应转变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建立一套切合新的知识生产模式的科研管理模式,促进科研创新。
一是在宏观规划层面打破学科封闭体系,搭建跨学科、跨单位协同创新平台。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和市场竞争白热化,科研合作与协同日益重要,跨学科或是产学研结合的项目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投资经费数额上都是逐年呈增多趋势??蒲谢疃且恢直硐殖霾蝗范ㄐ浴⒎缦招?、复杂性的人类活动,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了科研合作与协同的合理性[4],科研合作与协同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获取互补性资源,更好地降低研发风险,涌现创新性成果??蒲泻献饔胄俏蠢捶⒄骨魇?,但在现实环境中,由于学科壁垒和组织利益分化,实现有效的科研合作与协同非常困难,需要科研项目管理单位在宏观层面实施规划与协调,在经费投入、利益分配、知识产权?;?、成果管理与评价等方面出台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的法规政策,从制度层面真正搭建起跨学科、跨单位协同创新平台。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科学管理。科学的管理体系是科研项目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科研项目的完成需要投入人力、资金、技术,投入与产出之间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投入多并不意味着收益好,只有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科研项目才能取得成功。在现有科研管理模式中,重视项目立项阶段管理,而项目实施过程易受到忽视。实施过程是承接立项与验收的中间环节,是获取科研成果的途径,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效果。有效的过程管理是降低科研风险、提高科研项目绩效、控制科研成果质量的关键一环??蒲泄芾聿棵庞φ攵员∪趸方冢】熳芙嵫芯肯钅渴凳┕讨猩婕暗墓芾矸段В浞挚悸遣欢媳浠氖导枨蠛涂蒲谢疃氖导市枰?,出台相应规章制度,避免过程管理“黑箱”出现。
三是强调引导与服务能力,提高项目承担单位组织保障力度。在当前的立项申报和评审过程中,在评审申请人单位的组织保障措施、经费使用监管方面有待加强。由于缺少有效的组织保障,科研项目易成“作坊式”的知识加工活动。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全方位的科研咨询服务体系为科研人员提供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预算执行、结题验收、成果保护及推广应用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咨询服务。开展科研项目不仅是知识和技术的生产过程,而且也是人、财、物的管理过程,这要求项目负责人既要有学术方面的素质,也要有管理方面的经验。项目承担单位应开展专业的培训活动,促使项目负责人具备担任负责人的能力和水平。在开展培训活动的同时,项目承担单位也可设立科研秘书或职业经理人制度,为本单位的科研项目高效运行提供切实的帮助。另外,针对项目负责人,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科研信息数据库,建立涵盖项目、人员、设备、经费等档案信息的共享与管理机制,便于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
四是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成果转化应用。风险投资是发达国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它能够降低单个组织转化资金压力和转化风险,加速政府投资科技成果的孵化出壳。首先,在目前国家资金整体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建立起国家投入引导,企业投入为主,外资、个人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风险投资机制,是加速政府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的必然选择。[5]其次,应加快建立科研项目成果信息数据库,搭建产学研之间信息交流平台,促进科学交流和成果转化。最后,科研成果转化应落实市场机制,研究、生产、管理分别走专业化道路,同时保障各方合理利益,促使产学研合作发展形成长期稳定合作伙伴关系。
科研项目管理是集成科学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的重要环节,对于推动科研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进步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蒲邢钅抗芾硭街苯庸叵底盼夜目萍即葱履芰Γ跋熳盼夜褡芴蹇萍妓胶蜕λ?。在知识生产模式发生转变的背景和趋势下,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迫切需要对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进行调整,契合新模式树立科学的科研项目管理理念和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作者:吕萍,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注释:
①模式1,是指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是基于牛顿所确立的经典式子科学研究,以单一的学科研究为主,并依靠一套相对固定的学术规范,来确保其学术权威性.
参考文献:
[1]白波.科研项目管理评价[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35.
[2]李蕴,李家军.高等院??蒲泄芾砦侍庥攵圆哐芯浚郏剩荩鞅惫ひ荡笱аПǎㄉ缁峥蒲О妫玻埃埃罚ǎ玻海梗矗梗福?/p>
[3]赵跃华.高校科研管理制度比较研究及导向思考[J].科学管理研究,2010(1):31-33.
[4]骆品亮,卢庆杰.关于合作R&D的经济学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4):1-4,66.
[5]丁荣贵,孙华,等.政府投资科技项目治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205.
[6]迈克尔·吉本斯,卡米耶·利摩日,黑尔佳·诺沃提尼,等.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当代社会科学与研究的动力学[M]. 陈洪捷,沈文钦,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中外专家论课题制》编委会.中外专家论课题制[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8]李志峰,高慧,张忠家.知识生产模式的现代转型与大学科学研究的模式创新[J].教育研究,2014(3):55-63.
[9]刘海燕,董必荣.智力资本报告:大学科研管理的新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55-60.
[10]刘娟娟.基于协同理论的高??蒲泄芾硖轿觯郏剩荩际跤氪葱鹿芾恚玻埃保保ǎ叮海担梗福叮埃保?/p>
[11]曾东红,马跃.试析科研管理的本质属性[J].科研管理,2005(2):22-26.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蒲邢钅抗芾淼囊饧郏牛拢希蹋荩ǎ玻埃保玻保玻保罚郏玻埃保罚保玻保担荩?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38/201301/xxgk_146359.html.
[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09-18.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EB/OL].(2012-02-06)[2017-12-15]. 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2/201204/t20120424_93847.htm.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科学技术部令第5号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EB/OL].(2001-01-20)[2017-12-15]. http://www.most.gov.cn/fggw/bmgz/200811/t20081105_64826.htm.
[16]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EB/OL].(2016-09-27)[2017-12-15]. http://www.npopss-cn.gov.cn/n1/2016/0927/c219469-28744135.html.
《北京教育》杂志
]]>(1)经费申请:按规定额度申请,不建议自筹
在经费申请环节,一般按照数据表中规定的经费额度进行填写,不要出现课题是10万而这里填写6万的情况。要证明课题申请书的与众不同,应该在选题方面下功夫,其他方面应该按照正常课题情况来组织,不要制造出不正常的环节。另外,不建议大家自筹经费,自筹经费需要在经费来源上做出证明,那么相应的审核也会多一个步骤,因此不建议因为自筹经费给自己及他人带来麻烦。
(2)经费使用:图书资料费(<5%)、数据采集费(<5%)、设备费(<5%)、会议/差旅/合作交流费(>30%)、专家咨询费(>30%)、劳务费(<10%)、印刷出版宣传(<5%)、间接经费(根据学校规定)
经费使用环节非常重要,主要在于这里的花钱大有讲究,否则课题立项后在这方面很容易出问题。有其是近年来经费审计工作越来越严谨,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就会出现退回经费。这里我们设置了明确的经费比例,供大家参考。具体来讲:
图书资料费:建议设置比例小于5%,大部分不会在这方面安排很多,当然实际购买图书经费达到5%,也没有太大问题。
数据采集费:有些项目中包含调查访谈,就可以安排数据采集费,只要有数据调查公司开具的发票就是可以报销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数据采集环节是允许委托第三方开展的,但是不能是全部委托,否则就说明这个环节完全没有自身的参与,这也就要求数据采集费用不能过高;而且部分人文社会科学涉及数据采集的研究比较少,如果安排太多经费也是不合理的。
设备费:这方面也是存在学科差异的,比如自然科学的一些研究,单是设备就要好几千万,可能经费额度都不足,而做文学研究的设备比较简单,一般就是笔记本电脑等。所以,人文学科的课题在设备费上不宜设置太高比例。
会议/差旅/合作交流费、专家咨询费:这两个环节建议设置比例高一些。具体开展研究时与一些学术大咖、期刊编辑等合作交流比较多,像邀请专家参加论证会、研讨会、成果鉴定会、专家评审会等也比较常见。
劳务费:这个环节可以有,但是不宜过多,建议设置的比例是10%。
印刷出版宣传:这个环节的费用不建议太高。很多人认为,如果研究报告出版的话,出版费用很高,这里怎么能少写呢?我们需要注意一个细节,按照国家目前的规定,出版社出书是不能收费的,因此其开具的发票是图书费不是出版费,而图书费的意思是买了很多书,也就是会归属于前面所讲的“图书资料费”。
间接经费:不同学校对这个方面的规定不一样,有的学??赡苤挥?%或者5%,但有的在20%以上。
(3)年度分配:根据计划进度的工作量配合分配
经费的年度分配指的是课题研究在各个年份的分配情况,这需要根据前面的计划进度来预估。比如第一年做访谈采集数据等需要可能花费很高,最后一年主要安排研究成果的撰写可能花费比较少。这里就是根据工作量合理分配经费,是整个课题周期中经费支出的纵向情况。
作者:猫七姑娘
国高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山东)集团有限公司
]]>各有关单位:
按照重庆市科研项目相关管理规定,根据工作安排,市科学技术局委托第三方管理机构组织科研项目评审验收。现对近期验收的科研项目进行公示。自公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评审结果持有异议的,可通过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上传加盖单位公章的再验收申请及新的佐证材料;认为评审过程存在违规违纪现象并确有证据的,应实名向市纪委监委驻市科学技术局纪检监察组提出书面申诉,以便我们进一步审查核实,逾期不再受理。
联系方式:
市科学技术局资源配置与管理处 章杰 67515789
市纪委监委驻市科学技术局纪检监察组 何传英 67513576
地址:渝北区新溉大道2号生产力大厦801室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7月6日
附件:2023年第三批科研项目评审验收结果清单
通常来说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各级政府成立基金支撑的纵向科研项目(课题)、来自于企事业 单位的横向科研合作开发项目(课题)和学院自筹科研项目(课题)。从高校角度看,科研项目可分为校外科研项目(项目研究经费来自校外)和校内科研 项目(项目研究经费来自校内)两大类。在目前科研项目的级别有以下几种:
一、国家级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项目(863项目、科技攻关项目、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
1、国家相关部委、教育部下达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教学研究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国教学科学规划课题、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高校质量工程项目等。
2、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厅)、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规划办)、省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
3、国家旅游局等公开招标项目。
1、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根据每年下达的项目申请通知和指南,自己定题申报)、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一般依托重点科研机构才能申报)、教育厅下达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优秀科技团队项目)、高校质量工程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等等。
2、南京市政府相关项目等。
3、省旅游局项目(以旅游局名义下达)。
中国高教学会、中国职教学会、中国成教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职研究会、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商经学会、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组织的
教育厅下达的各类指导性科研项目、省文联、省社科联、省科协项目、省教育科学院等。省高教学会、省职教学会、省教育学会、省成教协会、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省美术家协会、省商经学会。
]]>